京津冀一体化实际上就是一个大都市圈的概念,所谓大都市圈就是以一个或若干个大城市为核心,形成经济和社会活动活跃、功能互补性强的空间圈层结构,成为所属国家的创新中心和竞争力高地,并且较大程度地缓解了单一城市因人口、资源、人类活动等因素过度聚集而产生的各种城市病。除中国已经形成的长三角、珠三角之外,目前全球有五个具有世界级影响力的大都市圈,包括美国的纽约、波士顿、华盛顿都市圈,五大湖都市圈,日本东京都市圈,英国伦敦都市圈,法国大巴黎地区。
早在2013年5月,习总书记在天津调研时提出,要谱写新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京津“双城记”。那么,在京津冀这个大都市圈里,实际上是一个双核心的概念,也就是说北京和天津分工协作,集中优势资源互补,从而向河北辐射,形成京津冀这一地区的共同发展与共赢。因此京津之间的合作就显得尤为重要和关键。
北京离天津的距离到底有多远?从地理距离来讲很近,城际快铁不到30分钟,驾车一个多小时 ,但是如果说到心里距离,还是有着较大的距离,因此,响应习总书记提出的谱写新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京津“双城记”的要求的时候,既要解决地理距离问题,又要解决心理距离问题。解决地理距离,毋庸置疑一定是要交通先行,着力构建现代化交通网络系统,把交通一体化作为先行领域,加快构建快速、便捷、高效、安全、大容量、低成本的互联互通综合交通网络。经过几年努力,目前京津之间的交通还是非常便利的。而解决心理距离问题,则是要让人们,无论是企业家还是普通的消费者,自觉地把京津共同发展,协作分工的理念根植于内心。美国南加州大学教授、规划学者马克•皮萨诺曾经指出,“21世纪城市发展、大都市圈发展过程中最根本的变化在于,生产者和国家不再是决策者,消费者是今天的决策者。”由此不难看出,在大都市圈的形成之初,国家和政府的决策和引导起绝对作用,但在发展过程中,却是市场和消费者起决定性的作用。而市场和消费者观念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文化的传递和认同。所以在京津双城共同发展的过程中,文化的力量和作用不可轻视,习近平总书记曾经在讲话中谈到“京津冀地缘相亲,地域一体、文化一脉,历史渊源深厚、交往半径相宜,完全能够相互融合、协同发展。”习总书记在讲话中之所以特别重点来强调文化一脉,历史渊源深厚,也恰恰说明了在京津冀一体化过程中,文化于这个过程中的深刻影响,尤其在我们努力成为文化强国的今天,由此可见,文化所起到的是一个先导的作用,同时也将伴随着整个发展过程。
由于北京是全国的政治中心、经济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因此北京对外辐射的最大优势是服务业。文化产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既为生活服务,又为生产服务,是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支点。文化产业也是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的集中体现,文化的经济功能很大程度上通过文化产业体现。文化产业具有优结构、扩消费、增就业、促跨越、可持续的独特优势和突出特点,是一个朝阳产业、绿色产业,对促进经济增长、提升经济发展质量、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发挥着重要作用。我们国家近两年来出台了一系列地政策来促进文化产业成为我国的支柱产业,并极力倡导我国的文化产业走出去,加强我国在国际社会上的文化传播能力,加强中国文化及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递。所以抓住文化产业,就抓住了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的突破口。可以说,推动京津文化产业之间的发展与合作,通过深挖资源,优化配置,推广模式,打造一批优质的文化品牌及文创企业,将有助于京津双城的快速家发展,如果在发展过程之初,关注不够,缺乏顶层设计与相应宏观政策,也极有可能把文化的助力变成隐忧,成为京津双城记的软性阻碍。
京津文化产业合作的具体建议与措施:
(一)传统媒体、新媒体并重, 加强文化产业中的宣传与传播功能。目前在新媒体中,民间自发的关于京津双城记的社区论坛很多,在这上面,人们讨论京津一体化中于自己切实相关的大大小小的诸多问题,这更说明习总书记提出“要谱写新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京津“双城记”是顺应民心的,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所以在发挥媒体作用时,既要重视新媒体中的作用,加强引导,同时也要在传统的主流媒体中发挥舆论引领作用,比如北京卫视和天津卫视共同合办一个栏目,同时播出,整合两地最新资讯,关注京津一体化最新进展与政策等,加强两地的信息交流与情感交流。
(二)在文化产业投融创方面谋求更深度的分工与合作。2014年3月以来,国务院及文化部先后出台三个重要文件及相应政策来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而近几年,文化产业发展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要突破文化产业中中小企业所面临的投融资的瓶颈。在此方面,京津可以发挥各自优势,携手为文化产业的大发展注入活力。例如可以利用天津土地优势、人力成本优势扶植文化创意产业孵化器企业,将文化创意产业在天津孵化,成立文化创意产业金融示范区,企孵化成熟后,利用北京的市场资源,进入北京发展,扩大影响及利润空间。
(三)文化资源的共享与配合。可以由两地文化部门牵头,仔细梳理两地资源,共同策划,从而达成文化资源的呼应与弥补。例如,北京的天桥和天津的南市及三不管等有着非常浓郁的江湖文化,曾经是全国知名的艺人的集散地和演出场所,可以进行两地文艺演出的互动,大力共同发展文化演艺及旅游事业。
(四)在影视方面展开分工协作。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构建中国在国际社会的传播力与话语权成为非常重要的工作,而电影电视尤其是电影无疑是世界上最通行的表达语言。而北京作为全国的文化中心电影行业发达,聚集大量的电影投资及产出机构,天津拥有非常优质的外景地资源,如:浓郁异域风情的五大道、意式、奥式风情街,加之天津相对北京房屋租金较低、空间供给充足、人力成本较低的优势,可以把电影及电视剧的外景拍摄,设备租赁及后期制作等影视行业中相关环节吸引到天津,既能解决北京在此方面的压力,同时也提高自己在电影行业的影响力与竞争力,京津联手大力推动中国电影产业发展,打造时代精品走向世界。
(五)北京是国际交往中心,而据相关材料统计,天津籍的华侨有近40万,分布在世界80个国家和地区。因此京津之间的合作更应该面向世界,充分发挥海外华人的作用和积极性,比如两个城市联手出台相互配套政策鼓励海外华商及留学生结合两地优势回国发展创业,尤其鼓励文化产业与国际间的合作与走出去,使京津双城记不但是在中国区域城市合作的又一个成功范例,同时也是中国新时期形象的展示
总之,京津共同发展、协作分工离不开两地政府的的大力推动、政策配套、顶层设计,但是最终要谱写新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京津“双城记”要通过市场来实现,而市场的自觉与良性发展需要文化层面的铺垫与跟进,这就是在京津一体化进程中文化作为先导的重要性。(胡永芳 致公党北京市委员会、中央新影集团社会文化部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