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三板”市场原指中关村(000931,股吧)科技园区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进入代办股份系统进行转让的试点,因为挂牌企业均为高科技企业而不同于原转让系统内的退市企业及原STAQ、NET系统挂牌公司,故形象地被称为“新三板”。自新三板制度建立以来,中国的场外股权转让制度经历了不断的修改与完善,从最初的STAQ到“两网”(STAQ与NET合并),从区域性的代办股份转让系统提升至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从起初的服务于法人股与主板退市股逐步升级至区域性的高科技企业再到全国性的高科技企业,我国的新三板制度建设日趋成熟,制度完善之后新三板的扩容,无疑利好更多中小企业的融资发展。
一、新三板挂牌企业的基本概况
(一)数量及市值情况
2014年1月24日,新三板迎来首次大扩容,266家企业同时挂牌,全国股份转让系统挂牌企业家数一次性达到621家。市场规模和企业质量得到提升,市场影响力和覆盖面显著扩大,全国股份转让系统步入创新发展、快速发展的新阶段。
从挂牌企业数量来看,截至2014年9月30日,新三板挂牌企业总量由2013年的351家瞬间增加至1152家,相比2006年的6个增长了192倍,其中在北京注册的挂牌企业共有325家。
从挂牌企业市值来看,截至2014年9月30日,新三板挂牌企业的市值达到了1744.77亿元,企业平均市值为1.51亿元;创业板上市公司总市值为22300.425亿元,上市公司平均市值为56.89亿元。与创业板的市值相比,新三板具有非常大的发展潜力。另外,与创业板上市公司相比,新三板挂牌企业的规模明显小得多。56%的新三板企业市值不高于5000万元,主要集中在1000万至5000万元这一区间内(占所有挂牌企业的43.14%)。
(二)行业及区域分布情况
新三板面世以来,在2012至2013年经历了快速的发展时期。2014年则迎来了重要的转折点,伴随着转板机制的规划和未来落地,券商的做市商功能的发挥,将给资本市场注入新的活力,给金融机构在投融资定价、并购重组等领域带来新的机遇。
从行业分布来看,挂牌的1152家新三板企业中,38.9%的挂牌企业从事信息技术行业,其次是工业,两个板块占据了68.2%以上的份额;而北京的挂牌企业中信息技术和制造业分别占比47.08%和32.62%,合计为79.69%,均高于全国平均值。公用事业和金融行业的挂牌公司最少。新三板挂牌企业的行业分布体现出科技创新和民营两个重要特点。而在一些国有企业具备绝对优势的行业中,挂牌公司偏少。
新三板挂牌企业的行业分布特点与创业板非常相似,与中小板的差异则相对较大。这一特点,与创业板建立之初的市场定位密切相关,也在一定程度上为未来新三板挂牌企业向创业板等板块转板提供了制度上的便利。
区域分布上,在新三板扩容之前,挂牌公司主要是北京中关村、上海张江、武汉东湖和天津滨海高科技产业园区的相关企业。扩容之后,挂牌公司的区域分布迅速扩大,北京、上海、江苏、广东和湖北五省市的挂牌公司数量位列前五。除了北京地区挂牌公司数量第一的地位无法撼动以外,广东和江苏这两个经济发达、中小企业众多的省份大有后来居上之势。
二、企业挂牌新三板的意义
在新三板挂牌的企业,属于非上市公众公司,虽然与上市公司的市场地位、所受监管的严格程度等方面有着明显的差别,但是新三板市场对挂牌企业本身和所在地区的社会经济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融资难是制约我国中小企业快速发展的最大障碍之一,也是新一届政府着力解决的重要经济问题。一个健康、成熟、有效的新三板市场,可以为中小企业提供高效、便捷的融资平台,使得中小企业可以获得成本合理的资金,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壮大。
(二)解决中小企业股权定价的问题
中小企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对资本的强烈需求使得企业需要战略投资者和增资扩股的支持。但是,中小企业,特别是处于成长初期的企业和高科技公司,在引入战略投资者和增资扩股的过程中,面临着股权定价的难题。新三板市场对解决这一难题,为中小企业的股权合理定价提供了一个平台,二级市场的交易可以为定价提供参考。另外,做市商制度的引入,将从根本上解决中小企业估值难和股权流动性差的问题。
(三)解决企业转板的问题
企业在新三板挂牌,并不影响企业进行境内外的IPO活动。随着相关制度的完善,特别是转板机制的推出,新三板将成为高科技企业进入主板市场的绿色通道。表现积极、运作良好的企业,有机会直接进入主板或创业板上市融资。
(四)解决企业公司治理的问题
新三板对挂牌公司提出了“治理结构健全,运作规范”的明确要求,实行严格的备案制度和信息披露制度,并要求推荐挂牌的主办券商履行持续辅导义务。通过推荐券商的机构,监管、规范企业的运作,加强公司治理和财务管理,有利于企业完善资本结构和法人治理,为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五)解决创业者回报及风投退出的问题
新三板为挂牌企业的股权提供了交易平台,大大提高了股权的流动性。因此,通过股权转让(协议转让、竞价交易、做市转让)可以实现对创业者的回报,并为风险投资者提供有效的退出通道,有助于实现股东价值的最大化。
(六)解决树立品牌、提高企业公众形象的问题
企业在新三板挂牌,即成为公众公司;加之监管主体和推荐券商对企业的信息披露和治理结构的监督和辅导,有助于企业树立品牌、提升企业形象,有利于企业开拓市场、更容易获得银行的资金支持;另外,新三板市场为风险投资者提供了便利、高效的退出通道,也是并购基金青睐的对象,给新三板带来更广的发展机会。
三、鼓励北京企业挂牌新三板的建议
(一)持续出台鼓励政策
新三板市场小额、快速、灵活的特点,使其在扩容初期便得到了各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多地纷纷出台鼓励区内企业在新三板挂牌的政策。具体的支持政策多由地方性经济技术开发区或高新区颁布,但总体上鼓励政策可以分为三大类——现金补贴、税收支持和其他优惠政策。
1.通过现金补贴政策,鼓励企业挂牌新三板。几乎所有已经出台的企业新三板挂牌的鼓励政策都包括现金补贴政策,现金补贴的金额各地区差别较大,从几十万元到上百万元不等。且补贴的方式也存在着一次性补贴和分阶段补贴的差别。但是,目前一部分地区面临着新三板挂牌企业过多、政府需要给予的补贴净额严重超过预算的尴尬局面,部分地方不得不降低现金补贴的额度。而且,随着新三板扩容的持续,各地新三板挂牌的企业数量将持续增长,政府给予新三板挂牌企业的现金补贴必然会逐步降低。
2.通过税收补贴的方式,支持企业挂牌新三板市场。具体的税收支持方式,覆盖了企业挂牌之前的改制以及挂牌过程中和挂牌后的企业相关税收的返还等。
3.通过开通“绿色通道”来支持企业在新三板挂牌。具体政策包括对基础设施配套费用的减免、优先保证相关项目的土地使用计划指标的“绿色通道”服务等。
对比三类鼓励政策,不难发现,现金补贴可以产生的持续性激励作用最为有限,不仅政府财政很难在长期予以稳定数额的补贴,也容易出现企业“为补贴而挂牌”的寻租行为。而税收性的支持政策,可以在相对长的时间周期中为挂牌企业提供更为有利的成长空间,短期来看可以刺激中小企业的挂牌意愿,中长期来看可以为挂牌企业的转板创造一定的外部成长环境。与税收支持政策类似,其他优惠政策的支持,也更有可能在激励企业挂牌、促进挂牌企业的成长产生较为长期的效用。建议北京市政府进一步完善鼓励政策,加大对传播与文化产业的倾斜力度,以确保北京新三板的龙头地位。
(二)加强对企业进行新三板的培训
地方政府出台的鼓励政策,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刺激地区中小企业的挂牌意愿,但是为了更充分推动企业在新三板挂牌,需要对潜在的挂牌企业进行相关的培训。一方面帮助企业充分理解政府的相关支持政策;另一方面帮助企业了解在新三板市场挂牌所能获得的“利益”,从而保证企业做出在新三板挂牌的决策更加清楚挂牌流程。
建议北京市政府相关部门对企业尤其对挂牌数较少的顺义区、房山区、密云县、通州区、门头沟区、平谷区等区县加强新三板挂牌价值和流程的培训,西城区、石景山区企业虽多,但挂牌数量占比不匹配,也需要重点推动,从而使更多的北京市企业积极在新三板挂牌,扩大融资渠道、获得更快的成长,为北京市经济的繁荣做更大的贡献。
(三)提供企业有关新三板挂牌的交流平台
要实现对潜在挂牌企业的培训,需要在地方政府、主办券商和潜在挂牌企业之间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交流的平台,例如建立定期的沟通交流活动、建立在线的沟通平台等。通过这一平台,政策制定者和提供挂牌服务的主办券商可以及时了解潜在挂牌企业的真实需求。定期请券商专家或已挂牌企业交流挂牌方法及挂牌经验,或组织企业到股转系统公司参观,让企业更直观地了解新三板,从而做出是否挂牌的理性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