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三学社社员、北京市政协委员、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郑实说,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要把安全放在第一位,把住安全关、质量关,并把安全工作落实到城市工作和城市发展各个环节各个领域。”近年来,各地建设工程的质量安全事故不断发生,既有施工、建设、监理原因,也有设计原因。除了人为过失因素引起的工程质量问题,老旧建筑不满足新设计标准的适应性上也值得关注。
为此建议:
1.建设合理的设计招投标制度
一方面规范设计招投标管理,建立推广联动的电子招投标信息平台,减少备案。改变专家对评标定标的决定性作用,赋予建设方更多的招标定标权;保护投标单位的知识产权。另一方面,除了重大公建和国有资金投资项目外,对于其他项目,应放开必须招标的限制,赋予建设方更多的自主决策权,建立设计机构比选、设计竞赛、设计招标等多种择优方式。籍此,鼓励设计企业在提升内在设计技术和品质、塑造企业品牌上下功夫,减少短期的投机博弈心态。应该重视推进推广建筑的标准化、工业化的集成设计与精细设计,提升批量性建筑产品的整体水平。使普通建筑具备功能合理、风格平和、造价适度、质量合格的品质特征,而非仅仅是“博眼球”的造型。着力推行开展工程设计保险业务。
2.加强政府技术监管职责
将质量责任落实到人,淡化企业资质,实施建筑工程五方责任主体的质量终身责任追究等政策。从法律法规上改变设计师对项目建设过程管控的作用,既要增加责任也要明确权利;鼓励设计机构开展设计总承包和项目管理业务,逐步形成对建设工程全过程、全生命周期的一体化服务体系;明确与服务工作内容相对应的取费保证。
3.加大人才培育
变革职业继续教育,改变当前行业培训机构管理散乱、体系匮乏、目标唯利、水平低下的乱象,加强顶层设计和监管,建立系统的教育体系,整合和培育优质的职业培训机构。重视推进量大面广的普通设计师的整体技术水准的提升。一方面,要提供孕育本土优秀的设计大师生长的环境,另一方面,要提倡工匠精神,提升广大专业设计人员在建筑设计、工程管理、职业操守方面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