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战人士反映,目前,我国每年能源消费总量已位居全球第二位,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率、高污染成为能源消费的主要特点。节能减排降耗任务十分艰巨,而我国能源管理机制和人才培训,包括节能标准和节能检测标准的系统制定,政府和企业能源管理人才的教育培训,节能审计、检验、检测、监测人员的职能培训还很不健全。
今年4月1日起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对重点用能单位设置能源管理部门或岗位,聘任能源管理负责人、职能培训等进行了明确规定。目前,除少数大型国企外,企业没有专门的能源管理部门和能源管理工程师,大多数企业都是由财务和规划部门管理能源。去年以来,我国高耗能行业再度反弹,节能减排形势相当严峻。如果节能减排形势近期没有根本性的转变,完成“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将面临着严峻挑战。建议:
1、成立国家能源学院,逐步建立和发展我国的能源教育事业。整合我国能源领域在职培训和管理研究的资源,系统培养我国能源行业培养实用技术和管理人才;以此为平台与国际同类机构进行广泛交流,引进前沿智力成果;建立一个能源行业沟通的平台,提升行业内部协调发展水平,为政府职能部门之间的协调提供帮助。
2、应尽快制定能源检验检测标准。借鉴美国等在节能减排方面较为先进国家的做法,分门别类地制定出一整套符合我国国情的关于能源检验检测的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并加以推广实施。
3、加强能源管理人才培训。建议引进美国的能源管理教育课程,由国家发改委新成立的能源局或是相关的政府职能部门,节能协会等给予推广,促进我国各行业能效管理健康快速发展。
4、建立能源管理注册工程师岗位考核标准。建议劳动人事部门从大型国有企业和耗能重点户先行试点推广实施,使绝大部分企业、单位、家庭能够通过能源管理注册工程师的服务,做到合理配置和优化自己的供能用能系统。
5、把节能教育纳入中小学教学课程。应把“节能教育”,放到“科技兴国”和“教育兴国”战略高度来认识,从幼儿园和小学教育开始,全民普及。今年北京市“节能减排学校行动”正式启动,部分幼儿园和小学增加了节能减排教育内容,收到了一定的实效。建议教育部考虑把节能教育纳入中小学教学课程,从小抓起,使节能教育规范化、普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