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信平台
|
 公务邮箱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建言献策

九三学社市委为抗击雨雪冰冻灾害建言献策

来源:九三学社市委 发布时间:2008-10-26

为了抗击暴雪、冻雨、低温给我国南方8省带来的灾害。九三学社北京市委于200825召开“抗击雨雪冰冻灾害议政日”,邀请社内气象、电力、农业、林业、铁路、疾病防预、城市管理等方面的11位专家就政府应对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灾后的农业、畜牧、养殖、林业恢复生产,灾情应急机制的完善,电力、交通等基础设施的灾后建设,疾病防预等方面提出建议。

一、加强政府应对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能力建设

1.建议健全统一协作的信息动态预报机制,加强学科、行业、部门及中央与地方的沟通协作。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和网络媒体,整合应急救援现有资源,发挥相关专业机构的作用,加强协调配合,理顺相互关系,逐步形成分级响应、属地管理的纵向机构体系和信息共享、分工协作的横向协作体系。强化地方政府统筹指挥、属地管理、就地化解的应急处置能力,

2.完善自然灾害应急预案,建立健全应急管理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度,把自然灾害应急能力评价纳入政府和部门工作绩效考核体系,强化各级领导干部的自然灾害应急管理职责。预警机制应包括监测系统、咨询系统、组织网络和法规体系,以保证对各类自然灾害的科学识别、准确分级、及时响应和有效沟通。应抓紧建立综合性、多元化、全方位的自然灾害信息收集网络,对风险源和危机征兆等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应进一步增强应对自然灾害现有应急预案的完备性、可操作性和操作流程的合理性,并建立预案定期评估修订机制,以便及时进行修订和完善。

3.提高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建立统一高效的自然灾害紧急救援应急协调联动机制是关键,中央政府及地方各部门间资源的整合共享与综合利用,跨行业、跨领域、跨地域整合人力、物力、财力资源十分重要。

4.加强自然灾害紧急救援应急保障。政府应积极调整公共财政支出范围,做到专款专用,确保有效应对自然灾害。建议将应对自然灾害的经费支出列入各级政府的年度财政预算,建立自然灾害紧急救援公共安全风险防范基金和稳定的经费投入渠道以及多元化的市场筹措方式,以保证应急费用的足额、及时到位。

5.应加强应对自然灾害紧急救援应急处置专业队伍建设,特别是应对自然灾害专家咨询队伍的建设;建立健全应对自然灾害紧急救援物资监测网络、预警体系和应急物资生产、储备、调拨及紧急配送体系,确保应急所需物资和生活用品的及时供应。

6.建立冰抗击自然灾害好办法、好举措、好点子、好人好事的信息采集、报导、反馈及推广网络。加强防范知识的宣传、增强群众自我防护意识,建议建立标准统一的信息发布制度,明确公布不同类型自然灾害突发事件预警和风险提示的具体标准、等级、时限、渠道、范围和技术分析、政策解释等。及时向社会公众公布准确的预警信息,保障公民知情权。

二、重视做好南方受灾地区“三农”工作

1.加强技术保障,做好南方农业减灾和生产恢复工作。南方农业主要受灾作物是蔬菜、油菜、柑橘、茶树等。畜牧业损失主要是仔畜的冻病死亡。灾后作物重点是做好受灾作物清理;排水、培土、补苗(种)、施肥(氮、钾肥、农家肥),调整农作物生产结构和品种;及时清除积雪,继续做好防冻工作,特别要做好果园、茶园和桑园的防冻工作,加强春花作物的越冬田间管理;畜牧业做好母畜留种和仔畜的保护恢复,调整仔畜营养和保障饲料供应。

2.加强作物病虫害和动物疫情的监测预报工作,防止疫情尽一步加重和灾期的延长。低温、雨雪、冰冻之后,地温偏低,湿度增大,有利于病虫害和动物疫情发生。因此,必须加强作物病虫害和动物疫情的监测预报工作,并做好应对病虫害和疫情防控各种物资的贮备工作,力争做到把病虫害和疫情控制在最小的范围内。

3.积极做好对灾区急需的农业生产资料对口支持和捐赠工作。重点支持速生菜种子、尿素、钾肥、农药、兽药、疫苗、塑料薄膜、各种检测试剂等急需的农用生产资料,把部分款项捐赠转为生产资料的支持,为灾后农业生产恢复和减少农民损失做贡献。

4.充分利用目前还没有损坏的温室和大棚的保护地设施,组织蔬菜种苗的培育,然后把优质种苗分发给蔬菜种植户,迅速恢复蔬菜生产;各级政府部门应加大对蔬菜价格的调控力度,严防不法商贩发“国难财”;蔬菜主要产区和蔬菜主要消费城市之间,应建立有关蔬菜产销信息的交流机制,共度“难关”;今后一段时间内,各地交通部门应对蔬菜运输车辆免除道路通行费。

5.增加油菜以外油料作物生产,以弥补因油菜减产导致油料及食用植物油供应短缺。对于油料与柑橘生产周期长的农产品,可以通过进出口计划调整增加供给。

6.这次雨雪冰冻灾害造成的牲畜死亡近1600万头,一定程度加深畜产品市场的供需矛盾,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深层原因是农产品生产效益低,农民种粮或养畜收益低,农业投入少、基础设施差,抗灾能力低,因此政府要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要做好畜禽的防冻保暖工作。对棚舍进行加固处理。灾后积极修缮栏舍,促进畜禽恢复生长。做好畜禽的免疫工作,严防外来疫源的传入。从长远考虑,政府部门应加强农业灾害早期预警与重大灾害应急机制及农业保险等方面的研究。同时,尽快建立农村社会福利保障体系,让农民生老病死有社会保障,农民安居乐业,农业生产稳定才能保证农产品市场供应与市场价格稳定,保障社会安定。

7.组织专业人员和林区技术人员在灾后进行野生动植物资源伤害程度调查,开展南方林区灾后树种表现状况后评估及对所属生态系统的影响进行调查,做好科研资料的收集,并提交在冰冻条件下动植物保护的建议措施。同时也应建立冰雪灾害的预防机制和措施。

三、进一步加强电力和铁路设施建设

1.要大力加强国家电网建设,为建立全国联网的特高压电网建设提供全方位保障。要建设坚强的国家电网,克服重发轻供现象;要通过这次应对自然灾害的实践对电力体制改革中的电力输配是否分开进行重新认识和慎重考虑。对电力基础设施建设中电磁污染问题的环保评价应坚持从全局出发。同时,要大量增加在电力技术研发中的资金投入。

2.要启动煤电联动机制,从而合理制定电价构成。要科学地确定发、输、配在电价中的比例,尤其是增加输配电价比例。

3.要克服交通运输各自为战的现状,坚持走大交通运输之路,制订大交通运输规划,建立公、铁、航、船综合一体的交通运输工程,比较有利于统一调配运输方案。对客流预测要准确,尤其是开行临客的宣传要到位,避免一方面人坐不上车,另一方面车上又没人坐;同时还应时刻具备一定的内燃动力,从而从根本上以减少重大天灾造成的运输能力降低。特别是在运输高峰季节,应由媒体提前宣传,引导旅客乘车和购票。

四、加强灾后疾病防预工作

“大灾之后防大疫”是传染病预防控制的基本理念,雨雪冰冻灾害之后的疫情防控同样很重要。冬季本来就是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如麻疹、流脑、流感等。

1.严格控制灾后出现传染病疫情的主要环节。此次灾害可能出现传染病疫情的有以下三个主要环节:一是集中候车区。在许多城市的火车、汽车站聚集了成千上万的旅客,局部人员密度极大,而且由于雪灾不能及时疏散,人员逗留时间长,给传染病的流行提供了必要的条件,一旦出现极易造成爆发。二是返乡后。短时间、大规模的人口迁移是传染病传播的重要影响因素,由于传染病有一定的潜伏期,一些在候车或旅途中感染的传染病可能在返乡后才出现临床症状。三是受灾地区。由于停电已经出现许多地区的传染病直报不能及时完成,可能会出现传染病漏报、晚报而出现流行、甚至爆发。

2.全面加强受灾地区常规防疫工作。加强集中候车区的常规防疫工作,控制人口密度,改善通风;密切注意长时间逗留人群,特别儿童的健康状态,一旦出现发热等应及时甄别;及时发放各种传染病预防控制宣传材料,做好旅客特别是农村旅客的健康教育;在雪灾得到控制后,尽快恢复传染病直报工作。

五、认真总结抗击突发灾害的经验以确保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成功举办

这次南方雨雪冰冻灾害,对于市城市管理应急机制是一个考验,应从这次南方抗击雨雪冰冻灾害中总结经验,查找北京市应急机制中的疏漏好不足,确保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安全。

1.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对城市管理至关重要,应建立全局观念,做到信息资源共享,更新有序,并建立机制负责人交班责任制,确保机制不因干部调动而出现责任人空缺无法启动。

2.以南方雨雪冰冻灾害为鉴,反醒和完善北京奥运会应急方案与措施,为平安奥运做贡献。这次南方雨雪冰冻灾是一个特大型的自然灾害,涉及政府、社会各个层面,北京市应该组织相关专家,全面系统地总结分析这次救灾的经验与教训,并针对北京市奥运会所有应急预案进行检讨和完善,尤其是加强奥运应急防灾、减灾知识的全民教育,让北京市民了解、掌握相关知识,积极、主动的参与奥运平安创建工作,为平安奥运做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