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景山区积极落实全市统战部长工作会议精神,以政治引领为导向,以创新服务非公经济企业为抓手,扎实开展非公经济领域统战工作。通过召开专项会议、分解问题、联合督办、落实分工等形式,进一步改进非公经济领域统战工作方式方法,帮助非公经济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取得良好成效。
1.领导亲力亲为,推进问题解决。石景山区召开非公经济企业家座谈会,区委区政府领导与企业家们进行深入交流。全区13位非公经济企业家代表围绕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目标,结合各自企业实际,谈设想、话发展、提建议。会后,区工商联、区委督查室、区政府督查室及时汇总和梳理企业家提出的31个问题,研究制定了《关于落实非公经济企业家反映问题责任分工方案》,就贯彻落实非公经济企业家座谈会精神联合下发通知,提出具体要求。区领导多次过问办理进程,就如何做好工作提出明确具体要求。区委书记荣华要求:各相关部门明确责任单位,建立与企业沟通的长效机制,及时听取企业的信息、建议和意见,畅通企业反映问题的渠道,更好地为企业服务。区长夏林茂要求:各部门要改变思路和作风,深入分析非公经济企业的实际困难和问题,逐条研究拿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措施,尽最大努力去帮助企业解决提出的问题,不说这件事情怎么不行,要说这件事怎么办才行。区委常委、统战部长李文起组织36个相关单位部门负责人召开了解决非公经济企业反映问题的交办会,对各职责部门提出明确要求。各单位依据责任分工,主要领导亲自担任联系人、负责人,采取座谈、调研、实地走访、电话联系、“一对一”沟通等方式,深入企业调查研究解决办法措施。确保了每项问题在规定期限内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
2.严格落实责任,形成整体合力。非公经济企业实际困难和问题,既有长期困扰企业的“老大难”问题,又有近年来凸显的新情况新问题,解决起来都有一定的难度,需要多法并举、群策群力攻坚克难。各职责部门按照“求快、求好、求实”的要求,依据自身职能,密切配合,通力协作,共同研究解决问题,第一时间与企业取得联系,了解具体需求,针对问题制定解决方案,并及时反馈答复意见和办理结果,把改进工作作风的成果体现在了为企业服务上。政法委在座谈会当日即协调区公安分局,组织相关部门召开会议,研究制定了沃尔玛会员商店周边反扒工作方案。安监局、环保局组织人员加班加点工作,为企业上市提供了有力保障。外事办深入企业,并积极与有关部门沟通,帮助企业拓展海外市场。科委园区牵头协调解决4家企业提出的6个问题,逐个企业调查了解具体情况,逐个问题研究提出对策办法。金融办、投促局组织相关部门连续召开四个座谈会,征求意见,研究制定解决方案。城管大队对中关村园区石景山园无照商贩情况进行了调研,实地走访43家企业,结合实际情况制定了整改方案和措施。
3.解决发展难题,赢得企业认可。公开作出承诺、认真兑现承诺是坚强决心和负责精神的集中体现。非公经济企业共提出31个需要区委区政府协调解决的问题,主要涉及小微企业融资、企业转型升级、业务拓展、人才引进,抵押贷款等。截至目前,6个问题已经解决;18个问题已确定具体解决方案和解决时限,正在稳步推进中;4个涉及面广、政策性强、暂时难以解决的问题,主责部门积极牵头协调,认真进行调研,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建议;3个区里难以解决的问题,相关部门集中力量打好“组合拳”,积极协调上级部门,力争逐一突破,同时做好解释和说明,得到了企业的理解。根据交办事项反馈表统计,企业对政府各部门解决问题的工作作风、服务态度、办事效率、依法行政、文明执法等方面表示满意的25件,占81%,表示比较满意的1件,占3%,表示理解的5件,占16%。我区将继续跟进问题的后续办理情况,与企业和各主要职责部门做好对接。
4.建立长效机制,优化发展环境。区委区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总结解难帮困中好的经验和做法,修订完善政策措施,促进非公经济健康快速发展。一是建立联席会议制度。整合54个政府职能部门建立石景山区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联席会议制度,服务区域经济科学发展全面转型。二是完善政企交流机制。建立非公经济企业家座谈会制度,搭建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与非公有制经济企业家的定期对话平台,为企业发展解决实际困难,提供有力支持和帮助。三是搭建政企沟通平台。建立石景山区工商联非公经济企业沟通平台,通过网络平台,及时了解非公经济企业所想所急所需,并及时传递政策信息,提高政府服务企业的效率和水平。四是创新经验交流方式。通过媒体、网络、报纸等载体,开设“企业故事”、“商汇”、“对话”等栏目,为企业交流思想、学习借鉴搭建平台,使非公经济人士在参考比较中发现企业成长中的问题,推动非公经济积极探索走全面转型、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新思路和新途径。五是加强联系重点企业。甄选符合我区发展定位、代表产业发展方向、具有发展潜力的重点企业,由区四套班子领导定点联系,及时掌握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和发展需求,帮助他们发展事业,为非公经济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环境。六是深化“石景山服务”品牌。进一步完善服务体系,增强服务意识,打造招商引资、资源汇聚、参政议政、社会事业的四个平台,提升服务企业水平,切实做到亲商、扶商、安商、富商。支持非公经济企业做大做强,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