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月10日《中国新闻》报版面
刚刚过去的2022年是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政策提出100周年。去年12月,一个名为“博物馆里的百年统战”的话题出现在微博平台。“统战”这个在社交平台上并不热门的政治语词,与近几年持续升温的“文博热”一结合,很多网友瞬间找到了“打开方式”,活动逐渐显露“破圈”之势。
该活动的发起方是中共北京市委统一战线工作部(以下简称北京市委统战部)。近日,北京市委统战部副部长祁金利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新的一年,“博物馆里的百年统战”活动将线上线下联动,讲好统战故事,传递家国情怀。“统战工作并不神秘。”祁金利说,“让更多的人了解统战非常有意义。”
“水立方”留名廊上刻着统战记忆
2022年岁末,北京市委统战部微博账号“京华同心”发起“博物馆里的百年统战”活动。
大V博主们纷纷在该话题下晒图发帖,推荐文博机构“打卡地”和相关文物。有些推荐紧扣主题;有的是知名文物保护单位,但可能不会让人立刻联想到统战。比如在北京南二环,始建于元代的慈悲庵以及庵内始建于清代的“周侯藉卉之所”陶然亭,这个热门景点与“统一战线”何干?其实稍加了解便知,这里留下了多位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和革命志士的足迹。如1920年1月,毛泽东与“辅社”在京成员,集会商讨驱逐湖南军阀张敬尧的斗争,曾在这里留影。同年8月,李大钊、周恩来等人在此召开“五团体会议”商讨救国之道,发出“团结联合,共同行动,挽救中国危亡”的呐喊。另外,革命志士高君宇、石评梅的墓地也在这里。
“博物馆里的百年统战”活动海报的设计也打破了字面意义的局限。海报上除了香山双清别墅、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这两个文博类经典地标,还出现了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
图为“博物馆里的百年统战”活动海报。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香山双清别墅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从上至下)出现在海报上。
“‘水立方’是港澳台同胞和海外华侨华人捐资建设的,是他们的共同心血。”祁金利介绍道。2001年北京申奥成功后,很多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积极表示要共襄盛举、贡献力量。最后,由35万多名港澳台同胞和华侨华人共同捐资近9.4亿元人民币建成的“水立方”惊艳亮相2008年北京奥运会。2022年北京冬奥会,“水立方”华丽变身“冰立方”。这座闪耀“双奥”的建筑,见证了海内外中华儿女赤诚的爱国之心。
“大家都知道‘水立方’,但它背后的故事,很多人未必知道。” 祁金利说,“所以我们把捐资者的名字刻在‘水立方’的留名廊上作为纪念,希望参观者能感受到海外同胞对祖(籍)国的一片赤子之情。”
“不容易一眼看出统战文化”的名胜
在北京,具有浓厚的“统战文化色彩”的文博机构不胜枚举。但祁金利指出,在有着“八百年建都史,三千年建城史”的首都,名声在外却“不容易一眼看出其中蕴含统战文化”的历史地标还有很多。“比如雍和宫,它是中华民族团结的产物,有着悠久的历史底蕴,也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又如颐和园益寿堂,这里是中国共产党‘进京赶考’第一站,毛主席曾在这里会见民主人士,留下了中国共产党人和民主人士肝胆相照、同舟共济的佳话。”
人心是最大的政治,统战工作说到底是关系人心的工作。从这个角度来看,统战与文化其实有着天然的联系——博物馆里珍藏的历史与文明的吉光片羽,是人类理性与情感的具象表达。在博物馆里看统战,看到的正是经历了岁月考验的人心。
在“博物馆里的百年统战”话题下,有网友推荐去国家博物馆看台湾老兵的“想家”夹克。那是1987年台湾老兵发起“返乡运动”,振臂高呼“死也要回大陆”时穿的自制外套。白色衣衫上大大的“想家”二字,其蕴含的归属感、思乡情,即使在30多年后的今天,也能轻易引起每一个远离故土的中国人的共鸣。
馆藏夹克是复制品,在历史照片里,夹克上还有更多表达。比如有位老兵背后写着“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标牌上还有下半句:“让我回家吧!”
那一年,两岸“破冰”,老兵夙愿得偿。
“文物也好,历史也好,如果埋藏在泥土之中,尘封在仓库之中,沉睡在记忆之中,就不能发挥抚今思远、以古鉴今的作用。”祁金利说。建设“博物馆之城”被写进了北京市“十四五”规划,而开展“博物馆里的百年统战”这类活动,不仅宣传了统战文化,也让博物馆有了更多维度的“打开方式”,让文物进一步鲜活起来,发挥作用。
2022年9月10日,北京,民众在卢沟桥上过中秋节。桥栏上见证抗战烽火的石狮,如今成了游客打卡拍照的背景。(中新社记者 侯宇 摄)
【访谈】
“让更多的人了解统战文化,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工作”
《中国新闻》报:发起“博物馆里的百年统战”这一活动的初衷是什么?
祁金利:统一战线工作并不神秘。通俗地说,统战就是团结,统战就是人心,统战就是力量。统一战线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重要法宝,也是我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凝聚人心、汇聚力量”的强大法宝。宣传党的政策主张,宣传统战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统战、支持统战,意义重大深远,也是一项长期的任务。
在新时代,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是一个重要群体,其中的新媒体从业人员在掌握新媒体方面有特色、有专长。我们就想,能不能把宣传统战文化,跟团结新媒体从业人员结合起来,一起为现代化建设、为民族复兴事业凝心聚力。所以我们策划了这个活动,希望通过活动让大家了解中国共产党的统战政策、统战历史,了解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党的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思想,从而让大家能够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中国新闻》报:普通游客如果想了解统战,在北京可以“打卡”哪些地方?
祁金利:百年来,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不同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北京开展了很多重大的统战活动,很多带有统战性质的重大历史事件也发生在这里。早期李大钊同志等积极推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北京是重要的基地;“九一八”事变后,“一二·九”运动在北平发生,中国共产党表达了“联蒋抗日”的主张;“七七事变”揭开全民族抗战的序幕,中国共产党人在平西、平北等抗日根据地贯彻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建立民主政权,实行减租减息,团结广大爱国人士一致对外等,都是统战工作;到解放战争时期,1949年3月,毛主席到香山双清别墅,住了约半年时间,会见了一大批爱国民主人士,他们在香山、颐和园、天坛等很多地方留下了生动的统战故事,留下了人文风物,留下了统战文化。
另外,还有香山革命纪念馆、台湾会馆、孙中山纪念堂、宋庆龄故居、北大红楼、卢沟桥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等,这些地方都有很深的统战文化积淀,值得大家去探访。
《中国新闻》报:新的一年,“博物馆里的百年统战”活动会如何继续开展?
祁金利:“博物馆里的百年统战”活动一开始以线上为主,通过图文、短视频“打卡博物馆”的形式进行。新的一年,我们考虑在一些重要的时间节点多策划一些线下活动。比如今年3月25日是毛主席到香山别墅的74周年纪念日,届时大家也许可以去那里一起穿越历史,置身历史现场,重温毛主席会见黄炎培先生、张澜先生、司徒美堂先生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