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周恩来选集》中,有一篇题为《一份应予保护的干部名单》的文章,生动地记载了周恩来在“文化大革命,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特殊的十年中,对爱国民主人士的关心与保护。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出于篡党夺权的野心,蛊惑煽动红卫兵打、砸、抢,冲击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党外爱国民主人士。
8月29日夜,大约30名北京大学的红卫兵查抄了著名民主人士、原人大常委、政协常委章士钊的住宅。30日清晨,章士钊写信给毛泽东,汇报红卫兵抄家时的蛮横行动,请求毛泽东在“可能范围内稍稍转圜一下,当有解铃之望。”毛泽东阅后立即在信上作了重要批示:“送总理酌处,应当予以保护。”当天,章士钊的信和毛泽东的批示就送到了周恩来总理手中,周总理看后,马上部署了对章士钊的三条保护性措施:一是把抄走的东西全部送还给章士钊;二是派两名警卫部队的解放军战士到章家,负责保卫工作,劝阻红卫兵再次抄查;三是秘密将章士钊送到解放军301医院,以保其人身安全。
在对章士钊进行保护的同时,周总理想到了大批与章处境相同的党内外干部和朋友,他意识到:这些同志和朋友也需要刻不容缓地采取相应措施加以保护。因此,就在8月30日这一天,周恩来总理亲自动笔开列了一份著名的“一份应予保护的干部名单”。名单包括有党外高级民主人士,也包括有党内的高级干部。名单列出的应保护的13位党外高级民主人士是:宋庆龄、郭沫若、章士钊、程潜、何香凝、傅作义、张治中、邵力子、蒋光鼐、蔡廷锴、沙千里、张奚若、李宗仁。
周总理根据他们各自不同情况,千方百计对被保护人实行了多种有效的保护措施。
9月1日,周总理给解放军301医院下达命令,要他们准备接收一批特殊的“病人”。周总理将被保护人从他们的家中接出,用假姓名住进医院。到医院后,由部队的解放军同志负责警卫工作,安排医院人员特别照顾他们的饮食起居。张治中、章士钊、程潜、蔡廷锴、李宗仁等都是用这种办法保护起来的。
对思想不通或其他原因不能离家的人,如傅作义、邵力子、蒋光鼐、沙千里等,周总理派解放军战士或公安人员身穿便衣,臂带红卫兵袖章,到被保护人家中执勤,以阻止前来抄家的红卫兵,同时,让当地派出所和所在机关联系,请他们予以大力配合。
著名的爱国民主人士宋庆龄,当时担任国家副主席等要职,对她的保护更是被周总理列为重点。由于宋庆龄大部分时间居住在上海,只在每年国庆节期间来北京参加活动,而当时的上海又是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活动的重点地区,对此,周总理很不放心。予以保护的名单列出后,周总理亲自做宋庆龄的工作,恳切劝其住到北京来。宋庆龄理解周总理的一片苦心、一腔真情,终于同意了周总理的安排。宋庆龄到北京后,周总理把自己身边值得信任的同志调到宋庆龄处,专门主管宋庆龄的各项事务,确保她的安全。周总理还亲自找红卫兵谈话,给他们讲孙中山革命的功绩,宋庆龄与中国共产党几十年合作战斗的历史和贡献等,说服教育他们尊重宋庆龄,不许蛮横无礼。经过周总理的反复细致工作,终于平息了上海、北京两地红卫兵冲击宋庆龄住宅的风波。
在周总理的尽心竭力的关心与保护下,名单上的13位高级民主人士都度过了那段最艰难的岁月。然而,受到周总理保护的岂止名单上的人,许多民主人士、科学家、文化艺术界人士等等,同样都受到过周总理无微不至的、各种方式的、直接间接的关心与照顾。从周恩来总理身上,他们感受到中国共产党并没有忘记他们这些党外朋友,同时也鼓起了生活和斗争下去的勇气,坚信总有一天形势会好起来的。历史证明了这一点,中国共产党没有让他们失望,周总理更是活在他们和中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