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炎培是中国现代史上的著名教育家,他曾在20世纪30年代发起过职业教育运动。1940年他在重庆参与组织中国民主政团同盟。1945年底又发起建立中国民主建国会,为该组织的主要负责人。1945年7月,黄炎培作为国民参政会的参政员代表之一访问延安,毛泽东与他有了第一次的真诚长谈。此后,两人交往越来越频繁,书信往来不断,几乎到了无话不谈的地步。
1945年7月4日下午,毛泽东在百忙中专程邀请黄炎培等人到他家做客,整整长谈了一个下午。在听完毛泽东对于延安的介绍后,黄炎培坦率地说:“我生60多年,耳闻的不说,所亲眼看到的,真所谓‘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一人、一家、一团体、一地方乃至一国,不少单位都没有能跳出着周期率的支配力。”毛泽东听了这席话,感概万千,他高兴地答道:“我们已经找到了新路,我们能跳出着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毛泽东的话掷地有声,黄炎培听后深表赞同。回到重庆后,黄炎培将自己在延安的见闻,写成《延安归来》一书出版。此书如实地向民众介绍了以毛泽东为首的共产党人在陕北励精图治,以求报效国家的所作所为,以及边区的新气象,引起了很大的震动。
建国后,黄炎培担任了政务院副总理兼轻工业部部长。在土改中,黄炎培曾收到不少工商界人士的告状信,他怀着不安的心情向毛泽东与党中央汇报。毛泽东对他的作法没有随意加以批评和指责,而是诚恳地通过各种方式以事实启发他的思想觉悟。于此同时,他亲笔给黄炎培又写了几封信,回答各类问题,又把各地土改材料送给他看。当黄炎培提到要下乡考察时,毛泽东十分支持,并写信给中共华东局第一书记饶漱石和陈丕显,予以关照。临行前,毛泽东又邀请黄炎培面谈,告诉他:“苏南已土改地区,可择好者、坏者各看一二考察之。”
黄炎培作为国家领导人之一,特别是民主党派的主要负责人之一,积极参加了历次运动。经过与毛泽东的真诚沟通与交流,他总是能结合实际情况,不断修正自己的看法,并宣传共产党的政策,积极为社会主义事业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