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共两党1924年合作创建的黄埔军校,到今年6月16日已届70周年。在黄埔军校第一期开学典礼上,孙中山先生即教导全体师生:“我们要把革命做成功,便要从今天起立一个志愿,一生一世都不存升官发财的心理,只知道做救国救民的事业。”并亲自为军校制订了“亲爱精诚”的校训。
1924年11月,孙中山乘永丰舰北上,途经黄埔军校所在地黄埔岛,上岸对全校师生讲话时,又谆谆教导大家:“不论国民党员或共产党员,为了革命事业,都应该把鲜血流在一起。”
在孙中山先生革命主张的影响下,在周恩来等共产党人先进思想的培育下,黄埔军校培养出大批军事人员,成为当时建立革命武装的基干力量。
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黄埔师生为铲除军阀势力,发展革命形势,在东征、北伐中,英勇善战,所向披靡,无攻不克,无坚不摧,战功赫赫。
第二次国共合作时期,黄埔师生为抗击日寇入侵,挽救民族危亡,敌忾同仇,一致抗日,战果辉煌,彪炳千秋。
1941年10月,在延安成立黄埔同学分会时,朱德总司令在会上讲道:“黄埔在革命创造上、革命军队上、革命学术上,有其贡献,它特别是国共团结的好学校,我非常钦佩它的光荣的历史地位。惜大革命后,国共分裂,对于中华民族与黄埔同学来说,都是很不幸的。”这段讲话既概括了黄埔军校的历史贡献,也道出了历史的遗憾。回顾历史为的是以史为鉴,它一再向世人昭示:合则两利,分则两损。
当今,祖国的和平统一已是大势所趋,海峡两岸的有识之士正为实现这一神圣目标,锲而不舍地作着努力。但是,世界上的任何道路都不是笔直的,统一大业也概莫能外,特别是“台独”分子的倒行逆施,给祖国统一增加了困难和阻力。我们黄埔同学无论身居何地,担负何种工作,对两岸迟迟不能统一都有发自内心的遗憾,对“台独”的所作所为尤感深恶痛绝。正如来大陆访问的台湾“孙文精神大同盟文化访问团”团长杨汝舟先生所说:有黄埔同学在,决不让台独得逞!此言此心正是黄埔同学的共识和决心。
1990年春节,徐向前、聂荣臻二位元帅在致海内外黄埔同学的贺词中提出,“祖国尚未统一,同学仍须努力!”它代表了先辈的勉励,人民的期望,时代的召唤。
在纪念黄埔军校建校70周年的时候,我们黄埔同学当继承和发扬黄埔革命精神,以推动国共两党实现第三次合作,促进祖国统一,致力振兴中华为己任,胸怀大局,义无反顾,以实际行动为完成和平统一祖国大业,做出自己的贡献。如果我们黄埔同学团结合作,为祖国和平统一做出更大的努力,那么,我们在纪念黄埔军校建校80周年、90周年……的时候,就可以坦然宣告,我们无愧于革命先贤,无愧于国家和人民了。